Listen Online:
大家早上好!欢迎您来到今天的聊聊中国。这里是在线学汉语,我是主持人Jency。今天聊聊中国当中,我将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对于中华武术的知识和理解。
武术又称功夫,是打拳和使用兵器的技术。武术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武术既可以健身防身,又可以表演和比赛,因而它不仅受到中国人民的喜爱,也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1991年10月,在北京举行了第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来自四十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四百名优秀武术运动员参加了此项比赛。这次体育盛会,标志着武术已经从中国走向世界。当然一家中国杂志说得好,武术源于中国,但属于世界。
武术起源于中国。原始社会时期,中国人的祖先在猎取野兽时,常常要做出一些防备和攻击的动作。这些动作可以看做是原始的武术。进入了奴隶社会以后,连年的战争促进了武术的发展。为了战争的胜利,各诸侯国的军队在冬天要练武。古书上就有“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三时”指的是春、夏、秋三季,“一时”指的是冬季。那时候,在祭祀仪式中,还有一种动作很大的舞蹈,“五虎”,指的就是武术。
最早的武术比赛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每年的春季和秋季,武艺高强的人们要在一起比武,看看谁的本领大。比赛场上,两个武师凶猛地对打独斗,这就是有名的“相搏”。秦汉时期,武术已经有了单练套路和对练套路两种。不仅如此,还出现了模仿动物动作的象形拳术。东汉时期的五禽戏也可以说是一种象形的拳术。
唐宋时期练武的人更多了。唐代还实行了武举制,即用考试的方法选拔武艺高强的人。中外著名的少林功夫在唐代已经很有名气了。少林寺十三个和尚用武术营救李世民,即唐太宗皇帝的故事是世人皆知的。
宋代,官方建立了武学,民间有了练武的社团。元明清三代,武术作为一种体育运动开展得更为广泛。在一些大城市里,经常进行武术锻炼的人,都在十万人以上。在农村,出现了许多武术之乡,并涌现出很多优秀的武术运动员。
武术是靠动作组成多种套路来进行的。武术的动作主要有:踢、打、摔、拿、击、刺,强烈的技巧性是武术的最大特点,也是武术的艺术魅力所在。武术的种类呢,主要分为拳术和器械术两大类。
拳术是徒手进行的武术,是练武的基础。主要的拳术有长拳、南拳、太极拳、少林拳、象形拳等等。长拳属于北方的拳术,所以又称北拳。长拳出拳踢腿,尽力伸展,打起拳来蹿蹦跳跃,快速勇猛,很适合青少年进行练习。南拳流行于南方各省,着重手臂挥舞,很少跳动。打拳人常常发声,用来帮助发力。中国武术界有句话叫“南拳北腿”,说的就是南拳和长拳的不同特点。太极拳速度较慢,柔软轻松,深受老年人和体弱多病人的喜爱。少林拳套路短小,但动作快速勇猛,有威力逼人的气势。模仿飞禽走兽动作的兽拳以及模仿人喝醉酒后神态的醉拳,动作非常有趣,很叫人喜爱。
器械术是手拿器械进行的武术。器械大部分是古代的兵器,分为长兵器、短兵器、软兵器三类。长兵器有枪、棍、大刀等等;短兵器有刀、剑、钩等等;软兵器有九节鞭、三节棍、流星锤等等。中国自古有“十八般武艺”的说法,实际上就是说十八种器械术。武术可以一个人单练,两个人对练,也可以多人合练,按套路或散打运动形式攻守技击。其中对练和多人合练最为精彩,快速,准确,勇猛,惊险的武打动作常常使观众看得眼花缭乱,叹为观止。
中国武术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下发展而来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哲学、美学、艺术的传统思想。中国古代哲学有“天人合一”的学说,意思就是说,天、地与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武术家也认为人体运动只有顺应了天体的变化才能达到锻炼的效果和最高的境界。古人常到寂静的山林古庙之中去练习武艺,或在不同季节时练不同的功法,都是天人合一的表现。我们曾经介绍过中国古代哲学思想——阴阳学说,还记得吗?这种学说认为万物都是阴阳关系如内是阴,外是阳、虚是阴,实是阳、神是阴,形是阳、柔是阴,刚是阳等等。而武术正要讲内外、虚实、形神、刚柔的关系。大家想必都很熟悉太极拳,“太极”就是表示阴阳关系的一个名词。
形神兼备是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中国武术也有这种追求。武术仅有形体动作之美,也就是形美,这是不够的,还应该有一种内美,这内美就是:精、气、神。练武的人常说“外练筋骨肉,内练一口气”,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此外,中国武术与文学、书法、舞蹈、戏曲的关系也很密切。如书法家把剑术带入书法当中,写出了飞舞飘逸的草书;戏曲吸收了武术的武打动作,创造出戏剧性的舞台武打效果;有些舞蹈更是直接采用了武术的动作;近年来还出现了许多武术电影和电视片,人称功夫片。其中,电影《少林寺》最好看。许多青少年看了这部电影之后爱上了武术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