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B中文考试中,景物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是我们学习和分析各类文本都绕不开的一个话题。著名学者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可见,景物描写在表情达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IB中文中的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中,景物描写可谓是必考话题,作者们往往借景物描写烘托气氛、塑造人物、表达情感、表现主题。
对于古诗词中的景物描写作用,我们之前整理过一份意象赏析表,那对于小说、散文、戏剧等现代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我们应该如何品味其表达作用,如何准确分析呢?一起来看看吧!
一、从表达情感、表现主题角度
古人云:“文章不是无情物。”“情”是文学作品的核心要素之一,很多时候“情”是靠描写景物达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目的的。所以,景物描写是与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主旨的表达结合得最为紧密的。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首先要思考它在表情达意、表现主旨方面的作用。茅盾笔下的“白杨树”、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都寄托着作者的情思,融入了作者浓浓的情感。鲁迅《祝福》最后一段“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的景物描写就给全文抹上了浓烈的悲剧色彩,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二、从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角度
文学作品往往需要景物描写感染读者。景物描写有时可以渲染一种特定的氛围,如宁静、静谧、紧张、阴冷、肃杀、荒凉、破败、凄清、炎热等,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有时可以烘托人物(或事物)的心理,如高兴、忧伤、悲愤、愤激、哀愁、寂寞、恐惧等。所以,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时要考虑它在烘托气氛和人物心理方面的作用。例如孙犁的小说《荷花淀》中的一处景物描写:
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此处是女人们去探望丈夫却没有见到丈夫之后伤心地踏上返程路上的景物描写,这一景物描写突出了水面的广阔,渲染了环境的宁静,烘托了女人们因没有追上丈夫而产生的失望及失望后的怅惘、迷茫之情。
三、从塑造人物形象、展示人物性格角度
人物活动离不开环境。人物的身份不同,性格不同,情趣爱好不同,精神风貌不同,他们所处的环境也会不同。文学大家往往用带有个性色彩的景物描写来烘托或反衬人物性格,借此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2015安徽卷张炜的《蓑衣》结尾部分的景物描写:
月光下,河湾的浅水处一片油绿。那柔软细长的草叶儿像人工整出的一般齐、一般好,茂盛极了。
这段景物描写突出了蓑衣草的茂盛、充满生机,有助于表现达子头脑灵活、眼光独到的性格特征,也暗示了小格与达子之间美好的情感,凸显了小格和达子身上具有的人性美。
四、从文章结构、所处位置角度
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不同。一般来讲,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往往起交代时间、地点、背景,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为后文做铺垫或引出下文的作用。文章中间的景物描写往往起线索、过渡、为文章蓄势、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埋下伏笔的作用。文章结尾的景物描写往往起着呼应上文、凸显主题、深化文章主旨的作用。我们在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时要充分考虑其在文中的位置。
例如丘脊梁的《守水》开头的景物描写:
一进七月,芦溪河便瘦得筋骨突现了,粗粗的河石,裸露在炎炎的烈日下,发出刺眼的亮光,石头上,还隐约升腾起一股袅娜的热烟。石隙间,有一脉细细的流水,被太阳烧得温热温热,艰涩地向前爬着。
此处作者极写天气的炎热,就为下文父亲的出场提供了背景,为下文“守水”做了铺垫。
好了同学们,以上给大家提供了几种分析景物描写作用的角度。
其实,一段景物描写,它的作用往往是多方面的。可能对于天气或风雨的描写,既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物,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对于IB中文考生来说,我们一定要学会从多个角度综合思考其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而深刻地感受和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让自己的作答更加精准踩到得分要点。
好了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你有其他关于IB中文备考相关的问题,请添加我的微信: sunflower11081,也可以点击这里领取一节免费的一对一IB中文课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