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历朝历代的人民难道只用“中国”来称呼自己的国家吗?当然不是,中国还有:中华、华夏、(诸)华、(诸)夏、中夏、區夏、方夏、函夏、海内、禹域、禹迹、禹甸、九州、九牧、九区、九域、八州、九囿、九土、九野,赤县神州(或者赤县、神州)等这些别称,今天我们就为大家科普几个经常被提到的 中国别称 。
一、中华
阶级社会的夏、商、周三代的祖先都是黄帝的后裔,且生活在中原一带,在春秋之后为区别于长江、珠江一带流域的民族,自称“诸夏”“华夏”,简称为“华”“夏”,还有一种说法是,“华”有赤(红)色的意思,周朝人喜欢红色,把红色当做吉祥的象征,自称做“华”。华夏族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原地区便是华族文化的发源地,古代人们都认为中原地区是四方的中间,因此把这个地区称为“中华”,后随着华夏族的不断壮大,各民族相互交融,中华文化也渐渐发展到其他地区,人们也开始用“中华”来代表整个中国。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也是“中华”。
二、九州
谈到九州就不得不提大禹,大禹是中国远古时期的神话人物,是黄帝轩辕氏玄孙,因成功治理了洪水被大家所熟知,小学语文课本上的《大禹治水》讲述的就是这个故事。相传在大禹治理洪水后,按地理区把中国分为九个地区:冀,兖,青,荆,扬,梁,雍,徐,豫。
至于为什么叫“州”,从“州”的甲骨文就能看出,曲线表示河流,中间的圆表示陆地,州就表示水中出现的陆地,随着时间推移,“州”的意义也发生改变,从四面环水的小块陆地变成行政区域。再后来根据相关文献记载,中国又设置了九个州分别为:神州,次州,戎州,冀州,台州,济州,薄州,阳州,自此之后,便用“九州”来泛指中国。
三、神州
南宋豪放派诗人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里写下诗句“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这里的神州指的就是整个中国。当时南宋与金已经以淮河分界,辛弃疾在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感叹从哪里才可以看到故土中原呀,能看到的只有北固楼的壮丽景色啊。虽然这首诗是写在战乱之时,但单从字面意思看,华人的思乡之情也可借由这一句来表达。
我想很多华人都曾在内地或者香港电影里听过“人法地,地法天,以天文定地理”这样一句话,单从这个小点就能感受到古代中国对于天的敬畏,同时中国的皇帝也被称为“天子”,有了天地造化万物,当然就需要神化,因此中国被称为神州。
单是中国的别称就蕴含了这么深的文化底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不仅仅是说说而已呀!想让孩子了解中华文化的前提是学好中文,中文是学习中华文化最基本的语言工具,我们为各位想学中文的华裔孩子准备了一节一对一中文试听课,赶快填写表单来领取吧!一起学中文,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