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是很多IB同学都偏爱选择的小说文本之一,之前我们也曾深度分析过这本小说,其中的悖论无处不在,通过这些不合常理的情节和设定,揭示了极权统治的荒谬性和荒诞性。作品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引人入胜的故事,引发了读者对权力、自由和真理等重要议题的思考,今天的文章,我们就一起来深入分析《1984》这本小说中的“悖论”。
作为IB同学,我们深入探讨《1984》中无处不在的悖论,可以帮助自己加深对作品的理解,理解极权主义的本质,思考权力与自由的关系,以及个体在强权面前的选择与抗争。通过阅读和分析这部经典作品,学生们将能够提升对文学作品的深度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也有机会反思现实社会中的权力结构和价值观,培养独立思考和公民意识。
温斯顿·史密斯是这个极权主义国度中的一个小人物,却总设法与这个社会抗争。对于永远无法关机的“电幕”这个可怕的代表现代文明的事物,他反抗的方式是“背对着电幕”,认为这样能比较安全。
同时他也担心“背部有时也能暴露问题的”。他面对“电幕”时会假装安详乐观,掩盖自己的仇恨心理。他冒着死刑的风险写日记,记录他心目中的历史和真理,记录他对“老大哥”的仇恨。对于每天必须举行的“仇恨”仪式,他虽然也在踢椅子,但他表达的不是对敌人的仇恨,而是“反过来转向了老大哥、党、思想警察;
在这样的时候,他打从心跟里同情电幕上那个孤独的、受到嘲弄的异端分子,谎话世界中真理和理智的唯一卫护者。
”后来他读了所谓禁书─敌人果尔德施坦因的著作《寡头政治集体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作为对国家禁止人们读书自由、禁锢人们思想的反抗。他种种反对极权、争取自由的反抗的结果就是牢狱之灾。
在文章的结尾,他悲愤、无奈地迫使自己接受老大哥的统治。他“鼻梁两侧流下了带着酒气的泪”。“酒气”象征着他斗争失败的愤恨和对统治者的嘲讽。最终他没能成为改变历史、改变命运的主人公,还是那个平常的小人物。温斯顿是个典型的“反英雄”角色,缺少英雄的气质和秉性,却也拥有令人羡慕的个性。作者利用这个人物角色将个人在强大的政治力量和国家机器面前的渺小和无能为力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品中利用不合常理、不合逻辑的悖论展现这个极权国家荒唐的专政。“大洋国”专政机构分为四大部。文章对这四大部的职能的描述可谓讽刺之极。这四大部的名称和其职能正好相反。第一个部门叫“真理部”却倡导谎言;第二个部门“和平部”鼓动战争和杀戮;第三个部门“友爱部”对同胞实施关押和虐待;第四个部门叫“富裕部”,却限制对国民的食品供应,造成贫穷。用小说中的话说是,“和平部负责战争,真理部负责造谣,友爱部负责拷打,富裕部负责挨饿。”
温斯顿在真理部工作,他们按照“老大哥”的意愿和统治目的篡改历史,虚构历史人物,将谎言“载入历史而成为真理”。这个国家深谙“谁控制过去就控制未来;谁控制现在就控制过去”的道理,因此“老大哥”执政期间就恶意篡改历史试图使自己的统治永远稳固。小说中党的口号是:“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这是常人无法理解和接受的。“老大哥”试图将这几个美好的字眼与自己的目标等同,来歪曲追求和平、自由和力量的途径,并以此让国民成为战争的机器和无知的奴隶。
《1984》中无处不在的悖论正是这部作品的核心元素之一,深入理解作品中的反差与悖论,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作品。
好了,我们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你有其他关于《1984》的相关问题,都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我的微信:sunflower1081沟通交流,或者点击这里领取一节免费的一对一IB中文试听课程哦!